本网讯 3月21日,山东省教育厅“战线联播”栏目对学校创新构建“七四五”育人体系,通过三大战略维度,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新格局,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予以报道。
潍坊学院:深入实施“七四五”育人工程 积极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新格局
潍坊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创新构建“七维协同、四阶贯通、五域融合”的“七四五”育人体系,通过责任主体联动、育人阶段递进、育人空间拓展三大战略维度,构建全员参与、全程贯通、全域覆盖的“大思政”育人新格局,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一、七大主体协同发力,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
学校完善联动机制,构建责任体系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的“1+7”育人责任体系,出台《潍坊学院“七四五”全环境育人工程实施方案》,创新制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、处级领导干部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、教辅与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人员、专任教师、思政课教师、辅导员等7类教职工育人清单。组织召开落实“七四五”全环境育人工作推进会,开展两届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,持续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。深化品牌建设,搭建互动平台。开展“‘潍’桌话新程、共绘新‘院’景”“启迪智慧、赋能成长”“书记院长下午茶”等品牌项目活动,搭建起领导、老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平台。二级学院建立“金榜护航”三维服务体系,通过专业导师制、心理支持系统和模拟复试平台,为考研过线学子开展定制化复试辅导。注重发挥监督考核导向作用,构建“目标-执行-考核”闭环管理,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担负起育人使命,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种好责任田,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任务,并把育人清单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教职工年度考核,着力解决好“谁来育人、怎样育人”的问题。
二、四阶递进精准施策,打造阶段化育人范式
学校制定育人清单手册,构建“四阶八维”育人内容体系,形成“常规+专题”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。即以理想信念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搭建常规教育大框架,以一年级重点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、二年级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、三年级法治教育和劳动教育、四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和感恩教育构成专题教育各环节,形成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协同推进、互为补充的工作局面。近三年,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“挑战杯”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5项。176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,在基层广阔天地里书写最美青春篇章。此外,学校还打通毕业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,开展“九个一”毕业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,引导毕业生感恩母校培育,共同构建起贯穿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,着力解决好“什么时间育人、用什么内容育人”的问题。
三、五域融合协同发展,创建全域化育人生态
学校统筹利用课程、实践、网络、家校及社会等育人课堂,构建“五位一体”育人空间矩阵。课程育人提质增效,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课程育人着力点,深化“思政课程+课程思政”改革,近年来,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、省级思政课“金课”2门。实践育人多维拓展,以科学设置教学实践课程为实践育人关键点,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,充分发挥校企合作、校地合作融合育人作用,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。网络育人创新升级,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各项能力为网络育人的出发点,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,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,通过“微课堂”“微对话”“微班会”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。家校育人深度联动,以畅通家校沟通联动为家校育人的落脚点,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,引导家长、亲友一同做好学生学业指导与学习督促,及时听取家庭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建议,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长效机制建设。社会育人资源整合,以全面融合为社会育人突破点,与临沂、烟台等城市和潍坊奎文、高新等11个县市区、30余家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,共建“大思政”实践育人基地、教学实践基地等400余个。组织开展“企业家进校园”“优秀校友进校园”等活动,启动“就业大巴”专项行动,积极组织学生“走出去”参加行业招聘、进行职场体验,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。通过深化“五个育人课堂”建设,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持续向课内外、校内外延伸。
(文:李璐璐 编辑:庄梦琦 审核:王珍)